2018年浙江省纱线材料成形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紧紧围绕建设项目任务书确立的研究方向,扎实开展工作,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都做出了明显的成绩,对促进学院相关学科交叉与领域综合、带动纺织产品设计方法的创新、提升我省纺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做出了贡献。目前,该重点实验室科研方向明确,研究人才队伍稳定,管理有序,成果显著,已成为嘉兴学院学科发展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
 
一、   省重点实验室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
(一)获得奖励
2017年,省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秦益民教授成果“藻类高值化深加工技术及产业化”、“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系列产品及生产工艺”分获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 二等奖。证件编号分别为2016-J-1-10-R04和F2016-2-5-1。
 
(二)科技成果
1、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
(1)无氰碱性镀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开发
2017年度团队以新开发的无氰镀银液为基础,以无氰镀银工艺为支撑,将新型纺织产品功能化镀银,提高电子在产品上的传递效率并开发出具有良好导电、导热性织物产品,使得该产品在具备传统织物功能的同时兼备传感性能,实时监测体感温度和生命体状态。其相关产品已在企业产业化。
(2)高回弹硬挺热熔粘合衬的开发技术及产品
2017年度学院科研团队与南通海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高回弹硬挺热熔粘合衬的开发”重点研发项目,实际到校经费100万,项目取得成果可大幅度提高粘合衬的附加值以及企业利润率。
(3)生物基聚酯、聚酰胺高效聚合纺丝技术及产品
系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生物基聚酯、聚酰胺高效聚合纺丝技术》(2017YFB0309400)、工信部绿色计划项目《绿色多功能差别化聚酯纤维制造与应用技术集成创新》(工信部节函[2016]562号)等项目成果。该成果以生物质为基础,开发多功能聚合纺丝技术,发展了新工艺、新方法、新理论。其相关成果已部分产业化。
该项目已在企业中得到应用。2017年和上海玉城灿星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签订5万元合作协议。
 
2、专利申请和授权
2018年期间,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获得发明专利24件。
表 1 2018年度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获得授权专利情况
 
  
   | 序号 | 专利(或标准)名称 | 专利(或标准号) | 专利权人 | 设计(申请人) | 
  
   | 1 | 保温棉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510969544.3 | 嘉兴学院 | 钱程 | 
  
   | 2 | 一种储粮袋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610146638.5 | 嘉兴学院 | 钱程 | 
  
   | 3 | 牛皮纤维鞋垫纸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510641650.9 | 嘉兴学院 | 钱程 | 
  
   | 4 | 建筑用模板布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610148970.5 | 嘉兴学院 | 钱程 | 
  
   | 5 | 免洗洗发帽内衬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610145826.6 | 嘉兴学院 | 钱程 | 
  
   | 6 | 一种超薄乳垫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610549653.4 | 嘉兴学院 | 钱程 | 
  
   | 7 | 一种装卸式可调长梭型溶液喷射纺丝喷嘴及其适用方法 | ZL201510039392.7 | 嘉兴学院 | 韩万里 | 
  
   | 8 | 一种高层间剪切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410681316.1 | 嘉兴学院 | 沈小军 | 
  
   | 9 | 具有发电功能的织物结构 | ZL 201710092209.9 | 嘉兴学院 | 杨恩龙 | 
  
   | 10 | 毛皮上的毛被的定型整理工艺 | ZL 20151002468.5 | 嘉兴学院 | 沈加加 | 
  
   | 11 | 一种皮革涂饰计算机配色方法 | ZL 201610110719.X | 嘉兴学院 | 沈加加 | 
  
   | 12 | 一种用于皮革加工的改性山茶油加脂剂的制备方法 | ZL 2016105411540 | 嘉兴学院 | 洪新球 | 
  
   | 13 | 一种基于蒙脱土/DNA水溶胶的阻燃整理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ZL201610176164.9 | 嘉兴学院 | 马辉 | 
  
   | 14 | 一种应用于结晶分布在10~100nm的无氰镀银层结构的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 ZL 201610461578.6 | 嘉兴学院 | 赵健伟 | 
  
   | 15 | 一种应用于无氰镀银层的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610470661.X | 嘉兴学院 | 赵健伟 | 
  
   | 16 | 一种环锭细纱伴侣纺纱方法 | ZL201510938550.2 | 嘉兴学院 | 陈伟雄 | 
  
   | 17 | 功能壳聚糖纤维的制备方法 | ZL201610847968.7 | 嘉兴学院 | 姚勇波 | 
  
   | 18 | 壳聚糖/生物玻璃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 ZL201610847878.8 | 嘉兴学院 | 姚勇波 | 
  
   | 19 | 一种三粗纱聚合方法与三粗纱集合器组件 | ZL201511034344.5 | 嘉兴学院 | 陈伟雄 | 
  
   | 20 | 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 ZL 201610850122.9 | 嘉兴学院 | 姚勇波 | 
  
   | 21 | 一种耐刮擦水性UV固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ZL 201610087844.3 | 嘉兴学院 | 王玲 汪蔚 | 
  
   | 22 | 一种高密度和低密度层合的吸音隔声复合非织造布 | ZL 201510743178.X | 嘉兴学院 | 杨树(南湖) | 
  
   | 23 | 一种从皮革工业含铬污泥中提取铬及资源化利用方法 | ZL 201510724096.0 | 嘉兴学院 | 孙钰 罗建勋 | 
  
   | 24 | 一种泡泡型柔软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 ZL 201410044061.8 | 嘉兴学院 | 陈光林 | 
 
 
3、论文发表情况
2018年度,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发表期刊论文 34 篇,其中SCI、EI收录 34篇。
表2 2018年度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序号 | 论文题目 | 期刊/会议源(IF) | 检索类型 |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 发表时间(卷、期、页) | 
  
   | 1 | Influence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morphologies and crystallinity of pure and blended   diketopyrrolopyrrole-containing oligothiophene thin films | Thin Solid Films (IF:1.939,三区) | SCI | 李海东 /通讯作者 | 2018,645: 209–214. | 
  
   | 2 | Solution-deposited   highly luminescent Eu3+-doped CdMoO4 thin films |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IF:2.732,二区) | SCI | 李海东/ 通讯作者 | 2018,203: 702–706. | 
  
   | 3 | 新型纳米ZrO2/聚酰亚胺复合超薄膜的制备表征及其介电性能 | 复合材料学报 (国内一级学报) | EI | 李海东/ 通讯作者 | 2018,35(7): 1725-1730. | 
  
   | 4 | 高荧光性Eu3+掺杂CdMoO4薄膜有序结构的构筑及性能 | 无机化学学报 (国内一级学报) (IF:0.852) | SCI | 李海东/ 通讯作者 | 2018,34(12): | 
  
   | 5 | BN表面改性对BN/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导热性能的影响 | 复合材料学报(国内一级学报) | EI | 汪蔚 | 2018,35(2): 275-280. | 
  
   | 6 | Mechanical and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Polymer-Grafted Nanorod Composites from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 Macromolecules (IF:5.914,一区) | SCI | 沈建祥/ 通讯作者 | 2018,51:2641−2652. | 
  
   | 7 | A true   cable assembly with a carbon nanotube sheath and nickel wire core: a fully   flexible electrode integrating energy storage and electrical conduction |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IF:9.931,一区) | SCI | 谷俐/ 通讯作者 | 2018, 6: 1109-1118. | 
  
   | 8 | Amphiphilic   Macroscopic Foam Based on Natural Tubular Cellulose: A Bi-functional   Adsorbent for Oils and Dyes | Science   of Advanced Materials (IF:1.318,三区) | SCI | 谷俐/ 通讯作者 | 2018,10: 185-197. | 
  
   | 9 | A   smart bilayered scaffold supporting keratinocytes and muscle cells in   micro/nano-scale for urethral reconstruction | Theranostics (IF:8.766,一区), | SCI | 李喆/ 通讯作者 | 2018,8(11): 3153-3163. | 
  
   | 10 |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Model Based   on the Sonourethrogram: A Novel Technique for Evaluating the Anterior   Urethral Stricture | The Journal of Urology (IF:5.381,二区) | SCI | 李喆/ 通讯作者 | 2018,199(2): 568-575. | 
  
   | 11 | 牵伸倍率分配对纤维素/丝素蛋白共混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 | 纺织学报(国内一级学报) | EI | 姚勇波/ 通讯作者 | 2018,39 (06):13-18. | 
  
   | 12 | Man   Xi, Yang Jiang. A pH‐responsive   self‐fluorescent polymeric   micelle as a potential optical imaging probe  | Polymers   for Advanced Technologies (IF:2.137,三区) | SCI | 姜旸/ 通讯作者 | 2018,29:2002-2009. | 
  
   | 13 | Tensile   fatigue behavior of single carbon nanotube yarns |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IF:2.993,三区) | SCI | 杨恩龙/ 通讯作者 | 2018,53(16):1-7. | 
  
   | 14 | Fabrication   of a fast-swelling superabsorbent resin by inverse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IF:1.901,四区) | SCI | 张葵花/ 通讯作者 | 2018,135:1-8. | 
  
   | 15 | Silk fibroin enhances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by improving vascularization within nerve conduits |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A (IF:3.231,二区) | SCI | 张葵花/ 通讯作者 | 2018,106A: 2070–2077. | 
  
   | 16 | 电活性的石墨烯/丝素蛋白取向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和表征 | 功能材料 | EI | 张葵花/ 通讯作者 | 2018,49(3): 64-69. | 
  
   | 17 | massive preparation of coumarone-indene   resin-based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s for gas adsorption |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IF:2.016,四区) | SCI | 兰平 | 2018,36(10): 1168-1174. | 
  
   | 18 |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DNA/PLLA,   whey protein/PLLA and collagen/PLLA composites | Plastics Rubber and Composites (IF:0.838,四区) | SCI | 马辉/ 通讯作者 | 2018,47(2):1-7. | 
  
   | 19 | Preparation, structure, and release   behavior of PLLA/silk fibroin micro-fiber films with controlled structure | The 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 (IF:1.174,三区) | SCI | 曹建达/ 通讯作者 | 2018, | 
  
   | 20 | 金属纳米线中凸凹微结构对初始形变的影响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国内一级学报)(四区) | SCI | 赵健伟/ 通讯作者 | 2018,39(3):514-520. | 
  
   | 21 |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n elastop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void expansion in   nanocrystalline copper  | J.Nanopart.Res (IF:2.127,三区) | SCI | 赵健伟/ 通讯作者 | 2018,20(8): 205. | 
  
   | 22 | 银纳米线初始结构对拉伸形变和断裂分布的影响 |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IF=1.938,特级期刊) | SCI | 赵健伟/ 通讯作者 | 2018,48(2):143-153. | 
  
   | 23 | 纳米线断裂行为的统计分布特征与初始微观结构的关系 |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IF=1.938,特级期刊) | SCI | 赵健伟/ 通讯作者 | 2018,48(7):719-728. | 
  
   | 24 | Interaction   between membrane and organic compounds studi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with a tip modification | J   Membrane Science.(IF:6.578,一区) | SCI | 赵健伟/ 通讯作者(2) | 2018,556: 178-184. | 
  
   | 25 | Diverse   electron transfer behavior through saturated molecular chains: From molecular   insulator to semiconductor | Comp.   Mater. Science (IF:2.530,三区) | SCI | 赵健伟/ 通讯作者(2) | 2018,153: 200-207. | 
  
   | 26 | First-principles   prediction of two-dimensional metal bis(dithiolene) complexes as promising   gas sensors | Phys.   Chem. Chem. Phys. (IF:4.04,二区) | SCI | 赵健伟/ 通讯作者(2) | 2018,20: 16939-16948. | 
  
   | 27 | Pomelo   Peel Deriv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as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 | 无机化学学报 (国内一级学报) (IF:0.852) | SCI | 赵健伟/ 通讯作者(2) | 2018,34(7):1249-1260. | 
  
   | 28 | Molecular   Dynamics Investigation on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Polycrystalline Silver Nanowires | 无机化学学报 (国内一级学报) (IF:0.852) | SCI | 赵健伟/ 通讯作者 | 2018,34(1): 43-54. | 
  
   | 29 | Free-standing   paper-like heat spreading films based on graphene oxide- aromatic molecule   composites |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IF:2.324, 三区) | SCI | 邓丹/ 通讯作者 | 2018,29: 3050-3055. | 
  
   | 30 | Recipe   prediction of mélange yarn using modular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 The   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 (IF:1.174,四区) | SCI | 沈加加/ 通讯作者 | 2018,109(5):629-635. | 
  
   | 31 | Selectfluor-mediated   benzo[d][1,2,3]triazole functionalisation of   4,4-difluoro4-bora-3a,4a-diaza-s-indacene | Journal   of chemical research(IF:0.688,四区) | SCI | 颜志勇/ 通讯作者 | 2018,42(4):202-205. | 
  
   | 32 | Completely   amorphous cellulose biosynthesized in agitated culture at low temperatur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IF:3.906,三区) | SCI | 颜志勇/ 通讯作者 | 2018,117: 967-973. | 
  
   | 33 | n Situ   Synthesis of Cuprous Oxide/Cellulose Nanofibers Gel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 CMC-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IF:0.36,四区) | SCI | 颜志勇/ 通讯作者 | 2018,56(3): 517-527. | 
  
   | 34 | Turbulent   air flow field in slot-die melt blowing for manufacturing microfibrous   nonwoven materials |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IF:2.599,二区) | SCI | 谢胜/ 通讯作者 | 2018,53(9): 6991-7003. | 
  
   | 35 | 长丝纱断丝性测试与表征 | 纺织学报(国内一级学报) | EI | 敖利民/ 通讯作者 | 2018,39(6):29-35. | 
  
   | 36 | 基于综框任意升降的随机织物设计方法 | 纺织学报(国内一级学报) | EI | 敖利民 | 2018,39(8):33-40. | 
  
   | 37 | 海藻酸盐纤维的生物活性和应用功效 | 纺织学报(国内一级学报) | EI | 秦益民 | 2018,39(4):175-180. | 
 
 
代表性工作介绍:
易洪雷团队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发表了题为“Nanofibrous Smart Fabrics from Twisted Yarns of Electrospun Piezopolymer”的文章,报道了后处理前后压电纳米纤维纱线的机械和材料性能。该后处理方法包括纱线的热处理和拉伸下的热处理。此外,使用连续静电纺丝装置直接制备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纳米纤维,并将其捻合成纱线,并证明了该合股纱线可应用于编织压电智能织物。该压电智能织物全部用纱线构成,具有良好的服用机械性能如拉伸、压缩、回弹和弯曲等;也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如透气性和透湿性等。
赵健伟团队在《中国科学》发表题为“Theoretical simulation of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based on random diffusion in the restricted space”的文章,报道了颗粒在色谱中的扩散行为是色谱动力学的基本问题。工作主要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比较,确定了仿真参数。该方法准确地模拟了不同流量下的正构烷烃的洗脱曲线。计算结果表明,保留时间和峰宽分别小于2%和10%。模拟方法对分离条件的优化和色谱分离新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曹建达团队在Carbon发表了题为“Network structure and electr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viscose graphene conductive yarn assemblies”的文章,报道了通过在粘胶纱线表面组装和还原氧化石墨烯成功制得导电纱线,并对纱线制备的网状结构针织物或机织物的电-力学性能间关系进行分析。由于外界应力变化引起纱线体电阻和纱线接触电阻变化,针织物和机织物的圈状串套和交错结构也会体现出不同的电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将织物的组织结构模拟为由体电阻和接触电阻组成的电路模型。以此模型和体电阻、纱线接触电阻为基础,该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契合,且两种结果的主要趋势也相一致。研究结果为具有潜在应用的储能/转换的柔性材料、可穿戴式传感器的导电器件、透明导电膜、柔性电池等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沈小军团队在Macromolecules发表了题为“Insight into the Dispersion Mechanism of Polymer-grafted Nanorods in Polymer Nanocomposites: 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y”的文章,报道了聚合物接枝的纳米棒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分散行为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接枝密度、接枝分子链长均能诱导接枝链从“蘑菇型”到“刷子型”的构型转变,增加接枝纳米帮的排除体积,并且增加了接枝刷/本体之间的界面,从而改善了纳米棒的分散状态。通过改变接枝链与本体链之间的相容性,纳米棒出现了三种分散状态:纳米棒与聚合物之间的相分离、纳米棒的均匀分散、以及纳米棒通过本体链连接的长程连接状态(润湿刷子的“干化”)。研究结果能为设计和制造具有特定微观结构的高性能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李海东团队研究了高介电常数无机纳米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和性质。采用两相法合成具有高介电常数的CaCu3Ti4O12纳米晶,然后通过表面改性和接枝步骤,制备出具有超高介电常数的CaCu3Ti4O12纳米晶/PI超高温复合超薄膜。纳米晶被有机配体油酸包覆,是油溶性的,易于分散在DMF、氯仿和甲苯等有机溶剂中。这一工作在Materials Letter、Thin Solid Films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了系列论文。
 
4、发表论著情况:
表3 2017年度,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编写教材、出版专著 1 部。
 
  
   | 序号 | 论著题目 | 第一作者 | 合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 1 | 海藻酸盐医用敷料的临床应用 | 秦益民 | 秦益民 | 知识出版社 | 2017/7 | 
 
 
5、制定行业标准:
2017年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参与制定行业标准5项。包括:易洪雷、黄立新、曹建达、杨恩龙参与制定《丝绸墙面装饰块》、《蚕丝含油率测试方法》、《蚕丝外观检验设施技术规范》和《针式打印机用打印基带》共4项行业标准;曹建达,参与制定《聚乳酸单丝》行业标准。
 
(三)科技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
仅以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厅市会商)工业项目《毛衫产业优质高效低耗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为例:该项目研制成功的新产品推广进入市场后,来自濮院、洪合毛衫产业基地的数多家企业采用本项目研发的新纱线开发出新型毛衫产品,增加了毛衫品类,在市场上拓展了销路。2017年该技术产业化推广继续加大,初步统计,为相关企业新增产值 33601 万元,新增利润 3777 万元,新增税金 2513 万元,创汇 1928 万美元,并为濮院、洪合地区毛衫企业间接增加的产值 1 亿元以上,帮助企业开拓内销市场获得成功,有力地提高了嘉兴纺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情况
2017年度,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18 项,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科研到款113万元、国家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3项,科研到款47.3万元、省级课题5项,科研到款99.5万元、市厅局级项目5项,浙江省教育厅项目1项,嘉兴市科技局项目4项,科研到款21万元。纵向经费共计到账280.80万元。
表4 2017年度,期间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情况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 编号 | 项目 来源 | 负责人 | 起止时间 | 金额 (万元) | 
  
   | 1 | 外场诱导下纯石墨烯纤维纺丝液中片层的定向排列与纤维性能的关系 | 5170307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马辉 | 2018/10/12~2020/12/31 | 24 | 
  
   | 2 | 基于热致溶液-凝胶转变的壳聚糖纤维成形研究 | 2170403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姚勇波 | 2018/10/12~2020/12/31 | 25 | 
  
   | 3 | 细菌纤维素基支架材料多尺度结构设计与构筑 | 5170307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李 喆 | 2018/10/12~2020/12/31 | 25 | 
  
   | 4 | 超细纤维在熔喷高温湍流场中的拉伸成型机理及流场的节能优化 | 1170211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谢 胜 | 2018/10/12~2020/12/31 | 16 | 
  
   | 5 | 柔性光伏织物的空间结构设计与电子输运速率的关系研究 | 6170406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张焕侠 | 2018/10/12~2020/12/31 | 23 | 
  
   | 6 | 温敏聚氨酯基纳米TiO2杂化膜内水汽分子智能导向传质机制的研究 | LQ18E030006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杨群 | 2018/10/12~2020/12/31 | 8 | 
  
   | 7 | 基于电化学响应的可自愈合锂离子电池用硅基负极粘结剂的设计与其电化学行为研究 | LQ18E040001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陈超 | 2018/10/12~2020/12/31 | 8 | 
  
   | 8 |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 | LY18B060007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林祥松 | 2018/10/12~2020/12/31 | 8 | 
  
   | 9 | 仿生微纳米纤维束压电增韧机理研究 | LY18E030004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杨恩龙 | 2018/10/12~2020/12/31 | 8 | 
  
   | 10 | 聚酯、聚酰胺纤维柔性化高效制备技术 | 2016YFB0302700 | 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 | 颜志勇 | 2016/07/01~2020/12/31 | 25.5 | 
  
   | 11 | 生物基聚酯、聚酰胺高效聚合纺丝技术 | 2017YFB0309400 | 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 | 颜志勇 | 2017/07/01~2020/12/31 | 14.3 | 
  
   | 12 | 活性染料数字喷墨印花基础问题研究 | 2017YFB0309801-04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 | 马辉 | 2017/0701~2020/12/31 | 7.5 | 
  
   | 13 | 绿色多功能差别化聚酯纤维制造与应用技术集成创新 | 工信部节函[2016]562号 | 工信部 | 颜志勇 | 2017/01/01~2018/12/31 | 67.5 | 
  
   | 14 | 聚乳酸基光热转换柔性器件的设计与制备 | Y201738106 | 浙江省教育厅 | 周杰 | 2017/06/01~2018/12/31 | 1 | 
  
   | 15 | 纳米级金属印记聚合物的制备与应用 | 2017AY13018 | 市科技局 | 姜旸 | 2017/01/01~2019/12/31 | 5 | 
  
   | 16 | 基于秸秆废弃物的非织造复合材料关键工艺研究 | 2017 AY13006 | 市科技局 | 陈锋 | 2017/01/01~2019/12/31 | 5 | 
  
   | 17 |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天然高分子粘结剂的探索与应用 | 2017AY13009 | 市科技局 | 陈超 | 2017/01/01~2019/12/31 | 5 | 
  
   | 18 | 纤维素/石墨烯层组异形纤维成纱结构及电力学性能研究 | 2017AY13008 | 市科技局 | 张焕侠 | 2017/01/01~2019/12/31 | 5 | 
 
 
表4  2018年娱乐城
教师承担国家、省、市纵向科技项目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 编号 | 项目 来源 | 负责人 | 起止时间 | 金额 (万元) | 
  
   | 1 |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高低温冲击热力耦合损伤多尺度分析 | 51805210 |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 武鲜艳 | 2019/1/1~2021/12/31 | 25 | 
  
   | 2 | 基于表面功能化硼烯纳米结构传感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51802121 |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 贺园园 | 2019/1/1~2021/12/31 | 23 | 
  
   | 3 | 仿海葵结构高舒适性纳米纤维膜的可控制备及其透湿机制研究 | 51803075 |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 生俊露 | 2019/1/1~2021/12/31 | 26 | 
  
   | 4 | 纳米金属材料形变与失效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 Y19B030020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一般项目 | 赵健伟 | 2018/10/12~2021/12/31 | 10 | 
  
   | 5 | 基于模糊识别机理设计制备偶氮染料电化学传感器 | Y19E090018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项目 | 陈锋 | 2019/1/1~2021/12/31 | 10 | 
  
   | 6 | 聚氨酯海洋防污涂层控释机理研究 | Q19E030032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基金 | 易杰 | 2019/1/1~2021/12/31 | 10 | 
  
   | 7 | 全生物降解医用敷料PPC/CA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凝血机理研究 | Q19E030036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基金 | 席曼 | 2019/1/1~2021/12/31 | 10 | 
  
   | 8 | 零回渗、超柔速渗型复合非织造材料的开发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 2018AY11011 | 市科技局 | 钱程 | 2018/01/01~2020/12/31 | 10 | 
  
   | 9 | 耐高温非织造复合滤材的结构设计及过滤性能研究 | 2018AY11006 | 市科技局 | 韩万里 | 2018/01/01~2020/12/31 | 10 | 
  
   | 10 | 基于弹性基材的海洋防污涂层的应用研究 | Y201840368 | 浙江省教育厅项目 | 易杰 | 2018/01/01~2019/12/31 | 1 | 
  
   | 11 | 基于材料与轻纺类专业的高校思政实践途径探究 | Y201840371 | 浙江省教育厅项目 | 李寒星 | 2018/01/01~2019/12/31 | 0.5 | 
  
   | 合计 | 135.5 | 
 
2018年浙江省公益项目截止2018.10.16还没有公布。
 
表5  2018年度娱乐城
教师承担企业横向科研项目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 .编号 | 项目 来源 | 负责人 | 项目委托单位 | 金额 (万元) | 
  
   | 1 | 电致发光织带研究开发(一)度分析 | 00518120 | 横向 | 马辉 | 天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0 | 
  
   | 2 | 高导热环氧树脂灌封胶 | 00518018 | 横向 | 汪蔚 | 浙江荣泰科技有限公司 | 20 | 
  
   | 3 | 高端车用绒面染色超纤革的研发 | 00518112 | 横向 | 许志 | 明新旭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30 | 
  
   | 4 | 抗紫外涤纶纤维的制备与应用开发 | 00518108 | 横向 | 颜志勇 | 南通洁万家纺织有限公司 | 40 | 
  
   | 5 | 生物基聚酯、聚酰胺纤维应用示范 | 00518144 | 横向 | 颜志勇 | 盛虹集团有限公司 | 26.8 | 
  
   | 6 | 羊毛衫抗起毛起球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 | 00518043 | 横向 | 陈锋 | 湖州练市亚瑞服饰有限公司 | 5 | 
  
   | 7 | 纳米纤维成纱关键技术研发 | 00518073 | 横向 | 詹建朝 | 海安县春华县亚有限公司 | 30 | 
  
   | 8 | NannoDcal软件在电子器件和半导体材料模拟方面的应用研究 | 00518093 | 横向 | 程娜 | 鸿之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1.5 | 
  
   | 9 | 汽车用安全气囊织物产品生产技术咨询 | 00518134 | 横向 | 易洪雷 | 上海博舍工业有限公司 | 8.4 | 
  
   | 10 | 创意面料产品复合技术研究 | 00518117 | 横向 | 曹建达 | 常州伽蓝纺织品有限公司 | 2.0 | 
  
   | 11 | 多功能差别化聚合工艺开发委托协议 | 00518101 | 横向 | 颜志勇 | 扬州瑞邦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 15 | 
  
   | 12 | 尼龙聚合工艺优化委托协议 | 00518100 | 横向 | 颜志勇 | 扬州瑞邦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 15 | 
  
   | 13 | 一种摩擦布及其制备方法-专利转让 | 00518095 | 横向 | 钱程 | 山东星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3 | 
  
   | 14 | 一种聚乳酸长丝无纺布过滤材料及其应用-专利转让 | 00518094 | 横向 | 钱程 | 山东星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3 | 
  
   | 15 | 一种多色彩嵌入式段彩纺纱方法及其装置和产品-专利转让 | 00518072 | 横向 | 陈伟雄 | 海安县春华线业有限公司 | 3 | 
  
   | 16 | 太阳能组件封装因子优化提升技术的研究 | 00518060 | 横向 | 詹建朝 | 浙江晟泰光伏有限公司 | 5 | 
  
   | 17 | 高性能多功能性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开发 | 00518059 | 横向 | 张葵花 | 浙江卫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3 | 
  
   | 18 | 铝盒框架式灯具散热关键技术研究 | 00518048 | 横向 | 詹建朝 | 浙江顶善美集成吊顶有限公司 | 3 | 
  
   | 19 | 欧莱雅面膜用功能性无纺布开发系列项目 | 00518026 | 横向 | 陈光林 | 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 | 2.9 | 
  
   | 20 | 彩纤色纺数字化配色算法和色卡快速检索研发 | 00518022 | 横向 | 沈加加 | 浙江理工大学上虞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2.45 | 
  
   | 21 | 色纺纱数字化颜色的网路化技术研发 | 00518021 | 横向 | 沈加加 | 浙江理工大学上虞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2.45 | 
  
   | 22 | 超纤革用PE/PET不定岛短纤维的研发 | 00517073 | 横向 | 许志 | 上海华峰超纤维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20 | 
  
   | 23 | 铜离子抗菌纤维新材料研制及产业化(创新券) | 00516114 | 横向 | 颜志勇 | 高新技术产业局 | 8 | 
  
   | 24 | 新型降温散热麦卡冰凉弹力针织面料的研发 | 00515057 | 横向 | 颜志勇 | 嘉兴市梦迪织造有限公司 | 2 | 
  
   | 合计 | 251.15 | 
 
纵向科研经费减少130万左右,横向科研项目与去年相比有所减少。统计截止2018.10.16
 
二、   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情况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重点实验室快速运转的核心,实力雄厚的专家队伍和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是实验室发展的根本保障。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经过精心培养和大力引进,已在纺织新材料的制备及结构性能表征等主要研究方向上形成了实力雄厚、特点鲜明、水平较高的学术团队。在明确团队特色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新引进南京大学赵健伟教授及其团队,2017年该团队成员以电化学、分子/纳米尺度电子传递的基本问题为主线,开展了表面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镜基础上的纳米电子传递、单分子电子输运与电化学传感等实验研究。同时根据科研方向发展的需要引进韩万里、徐华国、张弛等21位博士加入本科研队伍,形成了一支精英荟萃、梯队完整、凝聚力强、交叉协作、能打硬仗的科研队伍。截止到2017年底,重点实验室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有教授11人,副高职称教师21人,中级职称教师28人;博士48人(其中,海归博士5名)。目前的学术团队中,有高层次人才9人。有2名教师获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称号。有2人到有关单位做博士后研究,20人具有到国外高校三个月及以上访学经历。此外,还柔性引进东华大学于伟东、程隆棣、王朝生、薛文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梁好均,陕西科技大学马宏瑞,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姜伟为娱乐城
特聘教授。学科团队人员的专业素质明显提高,增强了学科发展的后劲和潜力。
 
三、   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团队管理情况
浙江省纱线材料成形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是学校重点建设的研究机构,也是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特区”,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有利于发挥团队负责人和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吸引人才和人才交流,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和交叉,有利于稳定师资队伍和实现资源共享。
1、管理体制 
浙江省纱线材料成形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实行学校领导下的团队带头人负责制。学校负责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宏观规划与资源整体配置、政策调控、目标管理和重要人事任免等方面的工作,对重点实验室与学院和各职能部处之间的重要事务进行组织、管理和协调。 
2、运行机制 
学校设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方向负责人岗位,有关团队事务性工作由学院科研秘书完成。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具有人事、财务、科研活动、人才培养和科技资源分配的自主权。团队负责人、方向负责人岗位在校内公开竞聘上岗,并与学校签订责任合同。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的职责:
█负责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的实施,并负责每年与学校签订责任合同; 
█制定团队人员的准入条件,根据研究项目与人员本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人选,并负责每年与方向负责人签订责任合同; 
█制定重点实验室人员的考核标准,实施目标考核管理; 
█负责培养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优化的科学研究团队; 
█提出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建议名单,经学校校长批准后,成立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学术委员会成员至少7人(单数),由本校相关学科的负责人、工业界专家、政府部门有关领导以及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学者组成,校内人员不得超过2/3。学术委员会的职责:
█负责制定和修改学术委员会章程; 
█审议重点实验室学术研究方向及中长期研究发展规划; 
█参与重大项目和其他开放研究课题的评审,并提出资助额建议;
█参与重大成果的评审鉴定工作; 
█对重大课题经费的合理使用提出建议并监督; 
█协调本学科领域重大学术活动。 
            
表 5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
 
  
   | 序号 | 姓名 | 所在单位 | 职称/职务 | 从事专业 | 
  
   | 1 | 田  禾 | 华东理工大学 | 教授/研发人员 | 精细化工 | 
  
   | 2 | 徐志康 | 浙江大学 | 教授/研发人员 | 高分子材料 | 
  
   | 3 | 周 翔 | 东华大学 | 教授/研发人员 | 轻化工程 | 
  
   | 4 | 钟明强 | 浙江工业大学 | 教授/研发人员 | 高分子材料 | 
  
   | 5 | 王善元 | 东华大学 | 教授/研发人员 | 纺织工程 | 
  
   | 6 | 于伟东 | 东华大学 | 教授/研发人员 | 纺织工程 | 
  
   | 7 | 陈文兴 | 浙江理工大学 | 教授/研发人员 | 高分子材料 | 
  
   | 8 | 王海平 | 浙江丝绸科技 | 高级工程师/研发人员 | 纺织工程 | 
  
   | 9 | 孙伯勇 | 浙江春江轻纺 | 高级工程师/研发人员 | 纺织工程 | 
  
   | 10 | 沈晓飞 | 苏州市华飞纺织 | 高级工程师/研发人员 | 纺织机电一体化技术 | 
  
   | 11 | 薛  元 | 江南大学 | 教授/研发人员 | 纺织工程 | 
 
 
3、制度建设 
制定了浙江省纱线材料成形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有关管理文件:如浙江省纱线材料成形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工作条例;浙江省纱线材料成形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工作章程;浙江省纱线材料成形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浙江省纱线材料成形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浙江省纱线材料成形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管理办法;浙江省纱线材料成形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浙江省纱线材料成形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科技保密工作规定;浙江省纱线材料成形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技术安全和劳动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纱线材料成形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
4、重点实验室的经费支撑 
尽管嘉兴学院用于学科建设的经费十分紧张,但对有限的经费采取“保证重点、优先应用、兼顾一般”的分配原则,对重点实验室予以重点支持。
 
(二)科研条件建设情况 
近年来,学校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机遇,实现教学科研发展和基础条件同步发展,把加强基本建设和教学科研条件建设作为事关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实验室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实现学校学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条件保障。
1、重点实验室工作环境逐步完善。2010 年嘉兴学院梁林新校区启用后,学校统筹考虑基本建设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保有压,量力而行,切实把后续建设的着力点放到已有硬件条件的完善和整体育人环境的营造上。不断完善校区功能,新校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有了较大进展。新校区功能定位及布局调整之后,较好地实现了校区之间教学资源优化配置,重点实验室教学科研实验室面积由 2010 年的不足 500 m2、2013 年的 2410 m2 提高至2017年的 6500 m2,同时提高了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使用效率,改善了学院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条件。
2、科研平台建设不断强化。重点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由 2010 年的 520 万元,2013 年的 2150 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 2980 万元。近几年,学院不断强化重点载体建设,争取财政资助 2500 万元,先后完成专业基础实验平台、学科基础实验平台以及部分特色学科实验室建设。建成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1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省级重点学科 1 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 个。对部分大型仪器设备进行了重组整合,构建起了全校宏观管理模式下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统筹运行机制及共享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利用率。学科实验平台建设已经成为团队引进、集聚、培育优秀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载体。
 
(三)科技合作与交流情况
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是重点实验室的重要工作内容,开展有实效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是重点实验室发展的立身之本。2017年10月26~29日,学院牵头与南京大学、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北海道大学联合举办“The 13th NanJing University-Hokkaido University-NIMS-Jiaxing University Joint Symposium”,参加人数59人,交流论文22篇,编辑会议文集1册;2017年四月学院举办“2017年分子电子输运学术研讨会”,参加人数40人,交流论文19篇;2017年4月21~22日,2017年“恒久·五爱杯”浙江省色纺纱与半精纺纱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研讨会在嘉兴市召开,此次大会由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棉纺专业委员会、浙江省毛纺行业协会、嘉兴市纺织工程学会、浙江新型纺织品研发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纱线材料成形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办;2017年10月26~27日,由浙江省毛纺织行业协会、嘉兴市纺织工程学会主办,苏州友联纺工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学院娱乐城
共同承办的2017年“友联杯”浙江省粗梳毛纺技术与设备创新研讨会在嘉兴举行,浙江省毛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勇主持会议,来自浙江、江苏粗梳毛纺纺纱企业的12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及研讨;2017年10月22~23日,主题为“国家平台成就国家品牌:政府主导的生态循环产业园成就可持续发展的制革行业”的“2017制革产业集群生态循环论坛”在我校梁林校区TCL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论坛在中国皮革协会的支持下,由浙江省皮革行业协会主办,四川大学浙江皮革校友会、嘉兴学院、浙江省纱线材料成形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海宁市皮革行业协会协办;2017年10月21~22日,2017年嘉兴市高技能人才培训研修班:新型功能纤维材料的检测及性能表征分析,由嘉兴学院娱乐城
院长易洪雷教授、副院长李海东教授,嘉兴学院娱乐城
副教授颜志勇博士、高级实验师程凤梅博士、实验师席曼博士等专家讲课和实验测试仪器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校际、校企交流合作逐步加强
2017年,学院大力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其中以省重点实验室名义邀请企业进行交流有:3月8日桐乡市易得纺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卫忠先生来娱乐城
进行学术交流,在梁林8号楼516为广大师生作《半精纺技术与纱线开发》学术报告; 3月22日上海立达(中国)纺织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浩先生来娱乐城
进行学术交流,在梁林14号楼516为广大师生作《立达喷气纺技术及产品开发》学术报告; 3月30日浙江嘉兴凯祥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胜祥先生来娱乐城
进行学术交流,在14号楼516为广大师生作《无缝内衣市场与产品开发》学术报告; 4月05日嘉兴荣大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建荣高级工程师来娱乐城
进行学术交流,在梁林校区14号楼402室为广大师生作《数码印花技术与设计》学术报告; 4月05日浙江嘉欣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办主任许建峰高级工程师来娱乐城
进行学术交流,在10号楼402为广大的结果通过作了《真丝面料设计与开发》学术报告;4月19日浙江聚优非织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成斌高级工程师来娱乐城
学术交流,在10号楼402教授为广大师生作了《一次性卫材用非织造布技术及其产品开发》学术报告;4月25日约克夏化工控股公司技术总工宫国梁高级工程师来娱乐城
学术交流,在梁林校区10号楼502室为广大师生作发《染整新技术进展》学术报告; 4月25日约克夏化工控股公司来应用部部长吴振金工程师来娱乐城
学术交流,在梁林校区1号楼311室为广大师生作了《我和染整那点事》学术报告; 7月04日斯坦尔精细涂料(苏州)有限公司大中华区鞋化部经理徐建平高级工程师来娱乐城
学术交流,在梁林校区10号楼406室为广大师生作了《鞋面处理及革制品保养》学术报告; 7月04日成都智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顾问唐勇刚高级工程师教授来娱乐城
学术交流,在梁林校区10号楼406室为广大师生作了《勤能补拙,奏响生命的强音》学术报告; 9月24日成都智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唐勇刚总经理来娱乐城
交流,在梁林校区10号楼3楼306室为广大师生作了《企业组织管理》学术报告;10月17日东华大学应用化学系虞鑫海高级工程师来娱乐城
学术交流,在梁林10号楼419室为广大师生作了《耐高温特种高分子材料的研制和应用研究》学术报告;10月24日重庆大学教授、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秘书长付邵云研究员来娱乐城
学术交流,在10号楼419教为广大师生作了《Biomimetics of Composite Materials-Examples》的学术报告;10月31日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刘向东教授来娱乐城
学术交流,在梁林10号楼302室为广大师生作了《高分子的起源和发展》学术报告;11月05日成都智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勇刚高级工程师来娱乐城
学术交流,在梁林校区10号楼306教室为广大师生作了《企业战略管理》学术报告;11月14日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郎洪峰高级工程师来娱乐城
学术交流,在梁林校区8号楼401室为广大师生作了《“打造美好职业规划”-人生规划,从大学的第一天开始》学术报告; 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博士生导师陈韦研究员来娱乐城
交流,在1号楼408教室为广大师生作了《智能穿戴纳米技术》讲座;12月08日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朱锦涛教授来娱乐城
学术交流,在梁林校区11号楼419室为学校部分教师作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一些思考》的精彩学术报告,同时对娱乐城
青年教师申报国家基金项目给予热情的指导和耐心帮助。12月11日斯塔尔精细涂料(苏州)有限公司王利根高级工程师来娱乐城
交流,在10号楼201教室为广大师生作了《清洁化制革生产技术——斯塔尔简易白鞣》讲座。 
 
四、   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有关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点实验室学科研究方向特色不够明显,其人才培养功能较弱,对学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的支撑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尚未形成良性互动;与省内同类重点实验室同学科相比,在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层面还没有形成集群影响力,重点实验室的综合性与竞争力不强。
2、重点实验室缺乏高层次学术带头人,队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青年教师科研基础相对薄弱,缺乏一批有潜质的学术骨干。特别是能够承担省级以上基金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人员还不多。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数偏少,科研总体实力不强,层次有待提高。对照团队建设规划,虽然培养省级高层次人才1 人已完成,但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尚未落实,需要在新阶段的发展重点突破;队伍中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比例较大,需要大培养力度。
3、重点实验室学科平台建设还需进一步提升实力,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有待增强。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实力还不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新要求,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不够,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偏少。虽然目前已有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学科平台,但平台的创新能力、辐射能力和对地方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4、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不多,仍然缺少国家级高层次项目和奖项。 
5、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重点实验室缺乏运行经费支持,重点实验室利用建设经费自主设立了开放基金课题不被认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专业教师参与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积极性。
 
(二)加强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的建议
1、充分发挥省科技厅、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对重点实验室的工作指导与业务统筹协调作用,并赋予重点实验室应有的职责和权限。通过在重点实验室内设立专门的专职管理人员或机构,负责对上对下的沟通交流,日常事务管理,保证重点实验室的运行有序。而重点实验室不仅要充分发挥科研“龙头”的作用,在完成本重点实验室科研活动的基础上,还要团结带领本学科群所有重点实验室和科学实验站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和中长期科研目标,制定工作规则和工作计划,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承担国家、省市重大(重点)科研任务,有计划地组织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活动,推动科技资源的共用共享和成果信息的有序流动。
2、以项目凝练目标,给予重点实验室稳定的运行经费支持。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稳定的经费支持是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科技人员潜心研究、持续攻关的良好基础。要想将创新体制发挥作用,调动各方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要给予经费的支持。但是经费的给予方式也很重要,近年来高校科研硬件条件改善明显,基本上完备了仪器等科研基础条件,但维持重点实验室运行的是做事的钱以及必要的人员经费。建议根据国家、浙江省的经济战略需求,以及地方产业需要,每年以科技攻关项目立项的形式给予重点实验室稳定的经费支持,同时建议学校给予以必须的人员经费支持,以逐步形成稳定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局面,进而推动高校学科和地方产业的发展。
3、加强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充分意识到高水平的管理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才是重点实验室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一方面要健全重点实验室的组织机构,保证重点实验室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按时召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和学科群工作会议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重点实验室机制建设和管理,重点要加强重点实验室的学术交流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等。通过这些机制,使高校、重点实验室、产业之间建立有效地交流与联系机制,搭建学术研讨与科研合作平台,实现科学数据、技术及大型仪器的共享,资源和人才的配置优化。
4、以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为目的,创新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价方式。考核评估是加强重点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环,通过考核与评估,一方面能为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凝练方向,另一方面可以指导重点实验室在开放基金项目管理上实现更好的交流与合作,认可开放基金的合法性。建立有利于促进创新、鼓励原创、符合团队建设需要的重点实验室评价体系、营造“开拓创新、务实奉献、敢为人先”的良性竞争文化;利用省重点实验室工作会议、内部培训等有利时机,通过专家报告等形式进行学术诚信教育,弘扬作风严谨、讲求诚信、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